我突然意識到我無法回答一個(看似)非常簡單的網路問題!
當電腦位於有多個 LAN 連接可供選擇的區域時,它如何看首先是那些網路(沒有連接到它們)?
我的 PC 上的無線卡是否具有某種「發現」服務,允許其對電腦網路的裝置(?)執行 ping 操作?
這只是我(作為消費者)使用多年但從未考慮過的功能的範例!
先致謝!
答案1
對於無線 802.11(「Wi-Fi」)網絡,存取點 (AP) 只需每隔幾秒鐘廣播一個廣告資料包(SSID),描述它們提供存取的無線網路。
答案2
大多數時候,802.11(「Wi-Fi」)卡會透過所謂的「主動掃描」來找出網路。在主動掃描中,它將無線電調諧到它支援的每個通道,並傳輸 802.11「探測請求」資料包,然後在該頻道上停留幾毫秒,以接收來自任何 AP(存取點 -大多數人稱之為「無線路由器」的技術名稱)。因為您通常可以期望在 40 毫秒內收到所有偵測響應,所以卡片可以非常快速地掃描多個通道。
在某些情況下,卡片可能會選擇進行“被動掃描”,它會調諧到每個通道並且不傳輸任何內容,僅偵聽來自每個通道上的任何 AP 的任何信標幀傳輸。偵聽信標可能非常耗時,因為信標的間隔通常為 100 毫秒,甚至可能更遠。因此,進行被動掃描所需的時間可能是主動掃描的兩倍以上。
在某些監管環境中,某些頻道必須進行特殊處理,因為如果本地雷達安裝使用該頻道,則不允許將它們用於 Wi-Fi。在這些「雷達通道」上,您至少必須從被動監聽開始,但是一旦您看到通道上任何 AP 發出的 Wi-Fi 信標,您就可以假設沒有雷達存在並切換到主動掃描。
與普遍看法相反,被動掃描並不是主要的掃描類型(主動掃描更為常見)。因此,雖然信標也恰好是使AP 在被動掃描中可找到的原因,但信標的主要目的是協調AP 和客戶端之間的計時器,並通知處於省電模式的客戶端AP 已為它們排隊資料包(或 AP 將要傳輸排隊的多播/廣播資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