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磁碟機自動掛載點路徑約定

Linux 磁碟機自動掛載點路徑約定

像許多人一樣,我的系統中安裝了多個實體磁碟,並將它們設定為不斷安裝到某些路徑。我想找到一種傳統的通用方法。

根據我的經驗,我遇到過一些關於這個問題的約定:

  1. /[DriveName]
  2. /mnt/[DriveName]
  3. /Volumes/[DriveName]- 作業系統
  4. 任何你喜歡的路

第一種方法似乎污染了根命名空間。第二個使用一個應該用於臨時安裝的目錄 AFAIK。第三個對於 Linux 世界來說是陌生的。第四個只是混亂。

我傾向於這種/mnt/[DriveName]方法,但我有一些疑問。我也認為/disks/[DriveName]or/volumes/[DriveName]可能很好,但我還沒有找到這樣的約定。

請就此事指定一個首選慣例。

答案1

Linux 檔案系統層次結構說那/media是為了

用作可移動媒體(如軟碟、cdrom 和 zip 磁碟)的安裝點的子目錄。

並且/mnt

以便系統管理員可以根據需要臨時掛載檔案系統。

我經常發現有一個/mnt可用的臨時安裝點很方便,因此我不會在那裡建立任何子目錄等。

內部驅動器可能不被認為是“可移動的”,但由於/media可以容納與安裝部門有關的所有東西,我也將其用於內部驅動器。

所有的LFS都是普通的建議也許還有最佳實踐,所以任何適合你的都可以,在合理範圍內。就我個人而言,它最適合我/mnt使用非常臨時掛載(環迴光碟映像、外部 USB 驅動器)以及/media更穩定的掛載。

由於今天的額外磁碟實際上通常只保存“媒體”(電影/音樂/等),因此我發現它也很容易記憶:-)。


直接表達你的觀點:

1./DriveName

我在 Linux 檔案系統層次結構上連結的文檔提到了您對污染的考慮/

將所有可移動媒體的安裝點直接放置在根目錄中可能會導致 / 中出現大量額外目錄。

,這暗示著應該避免的事情。

2./mnt/DriveName

參見前面的討論。

3./Volumes

在我看來非常不符合 Linux 風格,但它當然有效。

4.“任何你喜歡的路”

實際上“是”,但為什麼不希望以有組織的方式安裝它們呢?


關於掛載名稱,我還建議至少避免命名它們,例如/media/sdb1等等,因為這實際上並不是分區特定的參數(因為 UUID 已經解決了)。就我個人而言,我使用個人分配的 ID 號碼和分區大小的組合,例如/media/5-2000.分割區特定的唯一 ID 使我能夠在 後按單一數字進行製表符補全/media/。但這都是關於個人喜好的討論,所以我就到此為止。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