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一個場景,我必須使用 SAN 儲存來安裝 Oracle 資料庫單節點生產設置,並且需要將資料庫設定檔保留在 SAN 上。我正在使用 Oracle VM 管理器來管理我的 Oracle Linux 7.5。
連接容量為 1.2TB 的 SAN 儲存後,它可用並使用“fdisk -l”命令顯示。我已經使用過不同的檔案系統,即 ext2、ext3、ext4、xfs、ocfs2 等,當時我對應該使用哪一個感到有點困惑。但是我已經使用命令“mkfs.ext2 -b 4096 /dev/xvdc”格式化了 1.2TB 的磁碟。一切工作正常,我能夠在我的 Linux 電腦上安裝磁碟 /dev/xvc 並在 SAN 上配置我的資料庫。
問題是在目前的生產環境中使用這個檔案系統(即 ext2)是否可以,或者我應該計劃將其遷移為 ext3/ext4/xfs 等。
謝謝庫馬爾
答案1
如果您打算使用大於約 40kB 的文件,請勿使用 ext2 或 ext3,因為這些檔案系統使用區塊表,且超過 10 個區塊需要間接區塊表。這會減慢對檔案資料的隨機訪問,需要對一個檔案區塊進行多次區塊讀取。 ext4 使用範圍(即檔案區塊被列為「從區塊編號 x 開始並擴展 y 區塊,然後為 y2 區塊擴展 x2」)。這使得存取資料變得更快。
此外,ext3 和 ext4 支援日誌記錄,這表示對檔案系統的更新首先寫入日誌,然後才更新檔案系統。簡而言之,這意味著意外崩潰後的復原可以透過檢查檔案系統的日誌來執行,而不是檢查整個檔案系統。對於 1.2TB,檢查檔案系統可能需要非常非常長的時間。
還有更多詳細信息,可以在互聯網上輕鬆找到。其他檔案系統如 xfs 或 jfs 也具有 ext4 的優點,但各有其特定的優點和缺點; ext2 幾乎是最難使用的檔案系統。
好消息是可以將 ext2 轉換為 ext4。然而,舊的現有文件仍然會使用低效率的塊表;新檔案將使用基於盤區的分配。 Google“ext2 to ext4”以獲得許多關於執行此操作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