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份 10 個硬碟。我應該只製作磁碟映像嗎?

備份 10 個硬碟。我應該只製作磁碟映像嗎?

我將備份大約 10 個硬碟,大約 4 TB 的資料。我將使用 USB 轉 SATA 轉接器,然後將資料傳輸到 4tb 外部 USB 驅動器。我很可能會在樹莓派上運行的 Linux 環境下執行此操作,因為我希望複製系統是獨立的。我知道 Pi 的供電能力,所以我將使用供電集線器,這應該不是問題。我唯一的問題是,製作所有 10 個硬碟的映像,然後在我需要從它們中獲取資料時安裝這些映像,或者實際上將每個檔案複製到新硬碟,這是否是一個更好的主意。我認為圖像是一個更好的主意的原因是因為我過去在Windows 中看到過拖放硬碟上的所有內容時出現的問題,由於某種未知的原因,它會掛在單一文件上並給出一個諸如“無法複製檔案 xxx”之類的模糊錯誤,這將依次停止其餘的複製過程。據我了解,製作圖像會導致內容的 1 比 1 副本,並且不關注實際數據。而且圖像的組織看起來也不錯。使用影像有什麼優點或缺點嗎?另外,是否有任何程式可以在 Debian 下運作良好來執行此操作?

-本

答案1

我可能會考慮一些事情。

raspi 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初始成像設備——它的動力不足,你需要以某種方式為你的驅動器供電,而且它會讓事情變得過於複雜。如果有一個選項,我會使用“常規”桌面

至於成像,我更喜歡gnu解救對於這類事情 - 它會執行一次傳遞,跳過壞扇區,然後重複傳遞以確保複製盡可能多的資料。

然後,您可以使用 kpartx 掛載這些映像(這將掛載具有多個分割區的映像)並從那裡取得資料。

答案2

您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這取決於您的目標:

同步: 如果檔案系統完好無損並且您想要的只是其中的數據,請使用 rsync 複製它。

部分影像(或類似的工具,取決於您使用的檔案系統):如果您想製作磁碟機的精確副本但不複製不包含任何資料的磁區,請使用partimage。這可以節省很多很多的空間。但只有當您確定檔案系統沒有損壞並且您想要的所有資料都在其中時才這樣做,因為您會遺失未使用磁區中的所有資料。如果您決定使用partimage,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clonezilla,它是不同磁碟映像工具的一個不錯的前端。請記住,您無權直接存取這些文件,您必須重新建立並安裝實際映像才能存取它們。

地址救援:如果您認為驅動器隨時都會發生故障,並且希望盡快從中獲取所有資料以供以後恢復,那麼請使用此工具,如 Journeyman Geek 的答案中所述。請記住,這需要大量的磁碟空間和額外的努力才能真正從影像中獲取資料。

至於 RaspberryPi:您可以使用 RaspberryPi 來實現此目的,唯一的限制是 USB 連接埠的傳輸速度(只要不壓縮資料)。因此,如果您不介意速度有點慢,使用 RaspberryPi 完全沒問題。您還可以使用任何其他運行 GNU/Linux 發行版的計算機,甚至是 LiveCD(如 sysresccd、partedmagic 或 ClonezillaLive)。

上述所有軟體幾乎在所有 GNU/Linux 發行版上都可使用,包括 Debian 和 Raspbian,因此可用性不是問題。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