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透過 USB 複製的 SSD/原始 SSD 無法啟動?

為什麼透過 USB 複製的 SSD/原始 SSD 無法啟動?

這不是一個如何從根本解決這個問題的問題(它已經解決了)。我只是想更好地理解。

我已經在這裡找到了一個很好且符合邏輯的答案:克隆的分區位置不完全相同

但我對整個過程的理解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或者更好的是——如何避免我遇到的麻煩。

這個場景是(不是)經典的:

  • 將 SATA HDD 複製到 USB SSD(在我的例子中是傲梅備份標準)

  • 將 SSD 放入筆記型電腦中(是的,我先移除了 HDD;)

  • 開機 - 抱歉 - 沒有獎勵 - 無法啟動 - 無法修復(因為扇區移位 -> 修復)

所以現在我有了(噁心?)使用每個 USB 的原始 HDD 來啟動的想法。

  • 開機 - 抱歉 - 沒有獎勵 - 無法啟動但修復(這是第一個問題,因為這個扇區沒有移動)

  • 透過修復,我直接進入命令列 - diskpart 和 co

  • 然後我發現bootrec /rebuildbcd我得到了兩個都Windows 系統提供修復 - 好的 - 但隨後出現錯誤:「....失敗...無法區分的系統」(或類似)

好吧,那是一個克隆...(第二個問題:相同disk signature?如果是,如何更改?)

我用一個病態的想法解決了這個問題:

bootrec /rebuildbcd又開始了,但是掃描和選擇 C:(SSD)上的 Windows 我拔了(!)USB HDD - 瞧:它成功完成了。我從 SSD 啟動。

問題摘要:

  • 為什麼原始 HDD 無法從 USB 啟動?是因為相同的磁碟 ID 嗎?如果是如何避免? (並遇到 Windows 啟動問題?)

  • 哪些“事情”導致“無法區分的系統錯誤”

  • 是否可以在 USB 上(交換前)修復 SSD 上的 EFI 系統?

答案1

根據計算機最初的啟動方式,您的問題有兩種不同的答案。事實上,您對問題原因(更改的分區位置)引用的解釋僅適用於第一種情況,據我所知(需要注意的是,我對Windows 啟動的了解少於對Linux 的了解,所以我可能會誤解Windows EFI 的這個細節-模式啟動)。兩種啟動模式和場景是 BIOS 模式和 EFI 模式。還有一些可能起作用的常見因素。

BIOS模式

2011 年底前銷售的電腦大多使用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韌體.基於 BIOS 的電腦透過儲存在主開機記錄 (MBR)(磁碟上的第一個磁區)中的開機載入程式進行開機。我不會詳細介紹所有細節,但大多數 BIOS 模式開機載入程式高度依賴磁碟上分割區的起始磁區號。這是因為MBR 太小,無法容納完整的引導程序,因此MBR 代碼從分區的分區引導記錄(PBR;分區的第一個扇區)加載更多的引導代碼,進而加載額外的代碼(也常稱為按扇區編號)。確切的細節因作業系統和引導程式而異,但關鍵是扇區號在大多數情況下至關重要。因此,如果您的磁碟複製操作變更了啟動分割區的起始磁區,而沒有調整依賴它的啟動載入程式程式碼或配置,則啟動程序將會失敗。

還有其他可能影響事物的分區詳細信息,例如可引導分區上是否存在(或不存在)“引導標誌”(也稱為“活動標誌”)。由於引導程式碼駐留在 MBR 和 PBR 中,因此磁碟複製操作也必須複製此引導程式代碼。無法保證某些隨機磁碟複製程式會複製這些內容。 (我無法具體聯繫傲梅,你說你使用過傲梅。)

注意最多(但不是全部)附帶 Windows 7 的電腦都使用 BIOS,所有 Windows Vista 和更早版本的電腦也是如此(使用 Itanium 或其他奇特 CPU 的電腦除外)。從2011 年底開始,製造商迅速從BIOS 轉向較新的EFI/UEFI(如下所述),但大多數EFI 都包含一項稱為相容性支援模組(CSM) 的功能,該功能使這些電腦能夠以BIOS 方式啟動(又稱「舊版」)模式」)。因此,可以在較新的基於 EFI 的電腦上以 BIOS/CSM/legacy 模式安裝 Windows(甚至 Windows 8.x 和 10)。如此配置後,電腦就像基於 BIOS 的電腦一樣運作。

EFI模式

可擴充韌體介面(EFI) 或其2.x 變體,統一EFI (UEFI) 是BIOS 的替代品,後者從2011 年底開始成為新電腦上的主導韌體。 BIOS」來指其產品EFI。恕我直言,這是一個不好的做法,因為它會讓人們認為 EFI 只是 BIOS 的小更新,但它們的啟動方式確實截然不同。

EFI啟動方式涉及文件; MBR 和 PBR 不發揮特殊作用,也不保存開機程式碼。電腦知道要啟動哪個引導程式文件,因為該資訊由作業系統安裝程式儲存在 NVRAM 中。 (一個特別的後備檔名EFI/BOOT/bootx64.efi、 由 USB 隨身碟等可啟動外部媒體使用。因此,分割區的起始磁區在 EFI 模式開機中較不重要。

相反,EFI 模式啟動依賴某種方式來識別分區本身。這通常是由全域唯一識別碼(GUID;又稱 UUID)與磁碟和分割區關聯的值。因此,如果磁碟複製操作保留了磁碟和分割區 GUID 值,則複製的磁碟應保持可開機狀態。否則,引導過程可能會在某個步驟失敗。我不知道AOMEI是否會預設保留GUID值。請注意,通常不鼓勵複製 GUID,因為這些應該是獨特的價值觀;但是,如果複製磁碟以便您可以替換舊硬件,則需要在新磁碟上複製 GUID 值,以便在不更改 NVRAM 條目的情況下使新磁碟可開機。

另一個複雜問題是,許多 EFI 會主動從 NVRAM 清除無效的開機條目。因此,如果您要將啟動磁碟複製到另一個啟動磁碟,不是保留 GUID 值,如果您隨後刪除原始磁碟,電腦可能會「忘記」第一個磁碟是可引導的。因此,當您重新插入原始磁碟時,它可能無法啟動。

共同因素

原則上,引導程式和作業系統配置可能依賴檔案系統配置中的序號、UUID 或名稱。這些值類似於分割GUID,但它們儲存在檔案系統資料結構中,而不是分區表中。我不知道 Windows 是否這樣做,但大多數 Linux 發行版都這樣做。

如果遇到啟動問題,則必須使用以作業系統為中心的啟動載入程式來修復或重新安裝程序來修復問題。詳細資訊可能因引導方法而異。例如,您不會使用在 EFI 模式啟動時復原 MBR 的工具。許多較舊的指令傾向於假定 BIOS 模式啟動,因此不適用於較新的 EFI 模式安裝。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