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解析度是怎麼回事?

螢幕解析度是怎麼回事?

我以為是由水平像素寬度決定的,但是為什麼呢1920*1080 1080p1280*720 720p?這有點沒有意義或是我的來源錯誤的?

答案1

在裡面 ”過去“,電視是類比設備 -顯像管用電子束從左到右掃描顯示器的正面。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們試圖論證模擬電視“無窮「水平分辨率,但它們具有精確的垂直分辨率——圖片由多條水平線組成。

根據您所在的位置,這可能是NTSC(525 行)或朋友(625 行)。

現代決議仍然被稱為“行數" - 因此 1080 是垂直解析度。

透過這樣的顯示器,影像被傳輸交錯的- 即:第一個欄位包含第 1、3、5 行等...,第二個欄位包含第 2、4、6 行等...


隨著數位電視的出現,顯示技術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擁有離散像素而不是線條。由像素陣列組成的 2D 影像 - 此陣列在水平軸和垂直軸上具有特定尺寸。

此時,隔行掃描仍然存在只是為了減少視訊串流所需的頻寬 -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可怕的想法,從根本上與數位顯示系統不相容。

逐行掃描與隔行掃描

如前所述,現代決議仍被稱為“行數」。但是如上所示,我們還必須識別我們所指的是否是“交錯的「 影片(以 表示i),或 「進步」 影片(以 a 表示p)。

也可以指定幀速率,例如:

  • 480i60- 480 行,隔行掃描,60 Hz 場頻(即:30 Hz 幀頻)
  • 1080p30- 1080 行,逐行,30 Hz 幀速率

……好吧,但是 480 從哪裡來?

CRT 中涉及的類比電子裝置並不精確,早期模型的一個特點是,隨著設備預熱或電容器和電子裝置老化,影像開始改變形狀。除此之外,必須關閉電子束,然後將每行重定向到螢幕左側,並為每個新場/幀重定向到頂部 - 這需要時間,並且是消隱

為了在某種程度上解釋這一點,僅打算/預期顯示少數掃描線。 NTSC 掃描 525 行,但如果這些用於顯示,則僅掃描 483 行 - 每個場向觀看者顯示約 241.5 行(另外還有 21 行)消隱)。每場約 240 行(記住,這是隔行掃描)相當於每幀 480 行(在逐行掃描世界中)。因此 480。


對於數位分辨率,我們遵循一個模式...

  • 480 * 1.5 = 720——”高畫質就緒
  • 720 * 1.5 = 1080——”全高清
  • 1080 * 2 = 2160——”4k“ 或者 ”超高畫質

所以實際上“4k「並沒有遵循* 1.5先前的模式,而且它的任一維度都不是真正的 4000 像素 - 它是 3840 × 2160。

4k「 是實際上像素數是全高清的四倍“.1920 * 2 = 38401080 * 2 = 2160.或將四個 1080p 顯示器佈置在 2 × 2 網格中 - 您將獲得 3840 × 2160。

此外,如果我們使用1080p分辨率描述,那麼真的“4k「應該被稱為2160p(這是在技術領域)。


總之,在消費者/廣播領域:

  • 480是因為這大約是 NTSC 將顯示的可見行數
  • 720因為那是 1.5×480
  • 1080因為那是 1.5×720
  • 2160是因為那是 2×1080
  • 4k「是因為它是一個行銷問題 - 它不是一個技術規範,而且我不相信它的使用有任何規定...

筆記:我一直在關註消費者/廣播......

Cinema 中有 DCI 2K(大寫K,2048 × 1080)和 DCI 4K(大寫K,4096 × 2160),其中「K」大概指的是吉備和水平分辨率。 」DCI 4K“早於消費者”4k」。

DCI 4K的寬高比不是16:9,而是稍寬一些的256:135……要使分辨率恢復到16:9的水平,可以提高垂直分辨率,或者降低水平分辨率……但是我我並不完全相信電影和廣播標準的發展如此密切。

電影是從全畫面正片(又名電影)直接轉變為數位化,而電視則從掃描電子束(逐行)演變為數位化。這在廣播和方式中都很明顯錄影帶也運行。


作為額外的一點,我添加了下圖來擴展“影像改變形狀」上面的聲明。

圖形(來自這裡) 表示各種“電視保險箱「區域...注意圓角...

重要的:

  • 5 是“電視掃描區域
  • 6 是“電視行動安全區
    • 面孔和重要的情節訊息不應落在該區域之外
  • 7 是“電視標題安全區
    • 任何文字都不應位於該區域之外,以確保字幕/新聞滾動條等...不會超出舊顯示器的邊緣

顯示安全區域

答案2

Attie 解釋如何匯出傳統解析度(例如標清 (480p)、高清 (720p) 和全高清 (1080p))的垂直像素數。我想討論一下源自電影業的 K 測量。 AK 大約為 1000 個水平像素,2K 和 4K 是非正式術語,指的是大約 2000 和 4000 個水平像素的解析度。

後來,數位電影 (2005) 和消費電視 (2007) 的不同 K 測量被標準化。

數位電影倡議規定了 DCI 4K 和 2K 解析度標準(4096 × 2160 和 2048 × 1080)。這些是數位電影放映機的全幀分辨率,許多影片以裁剪格式顯示,例如平面裁剪(3996 × 2160,1.85:1 縱橫比)或 CinemaScope 裁剪(4096 × 1716,≈2.39:1 縱橫比) 。

消費電視 4K 標準 (UHDTV1) 可以更準確地標記為超高清或四高清。相當於4個全高清幀放在一起。其尺寸為 3840 × 2160,長寬比約為 1.78:1。

維基百科關於 4K 解析度的文章提供了有用的視覺化效果,可以比較不同的畫面大小。

影片幀大小比較

答案3

您對解析度是像素間距的評估是正確的。其實對於一切除了在數位顯示器上,這就是解析度的正確定義(更準確地說,它是可以準確解析的最小細節,從功能上講,它可以轉換為構成圖像的點的大小,以及像素間距)。如果您與印刷行業的某人交談過,他們所說的「解析度」通常就是這個意思。

這個術語對電腦顯示器具有不同含義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歷史原因,但實際上很容易解釋,無需深入了解太多歷史。

在光柵顯示器1上,您擁有所謂的「本機」解析度。這是螢幕每一側可以擁有的最大像素數,通常用於描述螢幕。例如,全高清顯示器的原始解析度為水平 1920 像素,垂直為 1080 像素,因此對角線約為 18 吋的全高清顯示器的解析度(傳統意義上)約為每英吋 120 點 (DPI)(與印刷媒體相比,這實際上相當低)。

但是,您可以以低於其原始解析度的速度運行大多數顯示器,這在功能上相當於在同一顯示器上具有更大的像素間距。採用相同的 18 吋全高清顯示器並以 1280x720 的解析度運行,可在同一螢幕上提供相當於 80 DPI 的效果。

現在,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軟體(通常)不關心螢幕的確切物理尺寸,因為除非您需要顯示「真實尺寸」的內容,否則這些資訊對於顯示資訊並不是真正有用。有鑑於此,作業系統只是假設顯示器的尺寸永遠不會改變,這意味著不同的像素數在功能上等同於解析度。


  1. 使用可開啟和關閉的單點的行和列來產生影像的顯示器。幾乎所有現代電腦顯示器都是光柵顯示器,因為它們更容易製造。與向量顯示器相比,向量顯示器只是直接繪製線條(最知名的例子之一是原始小行星街機櫃中使用的顯示器)。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