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Ext4分區分配的空間,提高資料復原效率

分析Ext4分區分配的空間,提高資料復原效率

我正在嘗試使用 Lubuntu 從出現故障的 4TB 硬碟中恢復盡可能多的資料。

根據 GParted 的說法,以 Ext4 格式化的主分割區僅包含 553GB 的資料。我嘗試使用以下命令進行完整克隆硬碟超級克隆,Linux 下的 GUI 軟體,ddrescue其用途和功能類似於命令列工具。起初它運作良好,幾乎沒有錯誤/跳過扇區,並且平均複製速率良好(~60MB/s)。但大約在中間,它開始出現更嚴重的問題,有些區域根本不被讀取,形成良好讀取和不良讀取交替條紋的模式,這通常表明一個磁頭有缺陷。那時我停止了恢復。

我已經恢復了大約 1.7TB,並且它已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複製 00,所以我認為所有相關資料都已經安全地保存在復原磁碟機上。但事實證明,主分割區無法掛載(雖然仍可掛載到來源磁碟機上,儘管有困難),且知名資料復原軟體(R-Studio、DMDE)無法重建原始目錄結構或檢索原始檔案名稱。當在WinHex 中打開恢復驅動器時,我可以看到它在438GB 之外完全是空的,這意味著大約115GB 丟失了——儘管我不明白這怎麼可能,因為文件系統應該在最外層寫入資料讀取/寫入速度較好的可用區域,以優化硬碟的效能。

現在,為了充分利用剩餘的空間,考慮到驅動器的狀況可能會在下一次嚴重的恢復嘗試中迅速惡化,我正在尋找任何可以分析元資料結構並報告已分配/未分配空間的方法,以便我可以將復原目標定位到這些相關區域,而不是浪費寶貴的時間讀取千兆位元組的零。 HDDSuperClone ddru_ntfsbitmap(的一部分)的作者幾年前開發的一個小命令列程序ddr_utility可以自動對 NTFS 分區執行此操作:它分析文件$Bitmap並生成一個“映射文件”,該ddrescue文件有效地將副本限制為標記為已分配的磁區(前提是這個系統檔案可以完整讀取);它還可以生成一個“映射文件”來恢復第一個$MFT,這非常有用(MFT 包含所有文件的元數據和目錄結構信息,如果損壞或丟失,則只能進行“原始文件雕刻”類型的恢復)。但即使是這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也不知道如何對 Linux 分割區做同樣的事情,正如他在這個 HDDGuru 線程

因此,即使不是完全自動化,我也需要一個可以快速有效地分析 Ext4 分區的程序,以免在此過程中進一步磨損驅動器,並以文字日誌或圖形演示的形式報告該資訊。也許碎片整理程序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一般來說,重要的元資料結構(“inode”,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位於 Linux 分割區的哪裡?是否存在相當於 NTFS 的單一文件$Bitmap,或者有關文件/磁區分配的資訊是透過更複雜的分析確定的? (如果相關的話,該驅動器位於 WDMyCloud 網路機箱中,在出廠時已配置並運行 Linux 作業系統。)

來源驅動器的 GParted 分析。

大約 47% 的恢復開始出現嚴重問題,良好讀取(綠色)和不良讀取(灰色)的交替條紋表示一個磁頭故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