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固態硬碟:
我有一個三星 970 EVO Plus NVMe M.2 1TB (PCIe 3.0)固態硬碟。 SSD的TBW為650。
我的硬碟:
我有一個希捷 BarraCuda 1 TB – 3.5 吋 SATA 6 Gb/s 7200 RPM 64 MB 快取 (ST1000DM010-2EP102)硬碟.
現在,顯然 SSD 比 HDD 快得多。但是,我們必須知道:SSD 的寫入耐力有限,但 HDD 的讀寫耐力卻有限。
我正在使用Linux。
我的伺服器有一個 MySQL 資料庫,大部分時間都會執行INSERT
和UPDATE
命令,例如:每分鐘 2-3 個命令,取決於網站的使用情況。其他的都是SELECT
命令,大概是:每分鐘 50 次。
而且,我不斷地在同一台機器上編譯和創建程序,即、、、、、./configure
並且每天重複相同的多次,大概每天大約 500 次。make
make install
rm -rf /usr/local/installedprogramfolder
由於上述原因,我認為編譯和創建程序,刪除然後重複相同的操作對於 SSD 的 TBW 來說並不是那麼好。但是,硬碟比SSD慢,導致一天完成的工作較少,即效率較低。
而上面的^是我無法決定是否需要使用SSD或HDD的地方!
是的,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基於意見的答案,但是,我仍然盡可能縮小了範圍。
我可以選擇企業級 SSD,但我的預算低於印度盧比。 20,000(約 275 美元),除非我指定特定用途,否則當前的 SSD 只會被浪費。
關於備份:
伺服器裡面的東西是非常機密的。 MySQL 資料庫中的密碼和聊天訊息。但是,這些東西是加密的。我認為,遠端備份對於隱私來說並不是很好。我在多個外部 3 TB 硬碟中儲存備份。
其他的東西:
有人建議我使用 RAID,組合多個磁碟機。
稍後,當我購買另一個硬碟時,我會嘗試這個技巧。也許幾週後。對不起。
當然,有一天,我會有錢繼續買這些 SSD,但不是今天。
順便說一句,現在,我已經明白硬碟也是磨損的受害者,我忘記了硬碟的磨損是因為其內部旋轉的磁碟。
答案1
iostat -th
如果您有一個具有類似負載配置文件的系統,並且它已經在接近預期的負載下運行了一段較長的時間,您可以使用(從包中sysstat
)估計它正在執行的寫入和讀取量: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4,8% 0,0% 1,7% 0,5% 0,0% 93,1%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 Device
86,51 1,7M 590,7k 2,9T 1014,8G sda
3,47 29,5k 734,9k 50,6G 1,2T sdb
並將其與uptime
值進行比較:
10:54:04 up 20 days, 20:26, 1 user, load average: 2,18, 2,13, 1,94
如您所見,sda
在此系統上每天的讀取量約為 2.9T/20.8days = 140G,且每天寫入約48G。該值必須與所需 SSD 的資料表值 TBW 進行比較,以計算它將承受該特定負載的時間。
我確信你的擔心是徒勞無功的。我在我們當地的商店找到了最便宜的 SSD,它的 TBW 值為 70 TB。該 SSD 將能夠承受該負載 1458 天或略少於 4 年。注意,我的負載來自辦公室虛擬機器管理程序,有一些會計虛擬機器、文件伺服器;我們還在那裡運行了許多測試實驗室等等。
我的意思是,現代 SSD 很難磨損,即使是最便宜的 SSD!它可能會因預期磨損之外的其他原因提前破裂。
答案2
給自己買大量的RAM,創建一個ramdisk(/etc/fstab),並在那裡(即在記憶體中)進行所有編譯、連結等操作。
這是我的設置,我每天都可以節省千兆位元組的 SSD 磨損。另一個好處:所有與文件相關的操作都快如閃電!
答案3
尼基塔是對的。 SSD 的使用壽命足以超過其磨損等級。 SQL 作為一個如此重要的結構組件,影響著許多其他系統。我總是建議盡可能從 SQL 獲得最快的回應和讀取/寫入效能。除了完全實施適當的備份策略之外,這一點最重要。
如果您擔心 SSD 的耐用性,但不確定您是否對 HDD 的效能感到滿意,那麼我建議您研究一下 SSD 的資料中心領域。是的,它們更昂貴,但是當您處理關鍵數據時,您真的想在「應該足夠好」的硬體策略上運行它嗎?
有多種選擇可供您選擇,其中一些價格並不算太高。我建議您研究一下英特爾資料中心 SSD。需要嗎?沒有。如果您每天都寫這麼多,我絕對會考慮一個更具用途的組件。
祝你好運!
答案4
眾所周知:SSD的寫入耐力有限,但HDD的讀寫耐力則沒有限制。
這是錯誤的。硬碟不具有無限的耐用性。它們的活動部件容易受到材料疲勞的影響,並且可能會自發性失效。任何曾經擁有包含重要資料的硬碟的人都會在沒有警告的情況下發生故障,從而了解這一點。資料中心中的硬碟通常會作為冗餘 RAID 陣列運行,因此當硬碟驅動器發生故障時,可以更換該硬碟,而無需從備份中復原。更換故障硬碟是一項日常維護任務。
這個神話之所以不斷傳播,是因為當SSD技術是新技術時,它也被大肆宣傳,因為缺乏移動部件意味著更長的使用壽命。這是錯誤的,因此人們必須了解 NAND 讀/寫限制。不幸的是,這種教育超出了其目標,並向人們表明新技術甚至比現有技術更不可靠,這確實是,也不一定是真的。
SSD 還是 HDD 是否具有更好的長期可靠性是一個漫長的爭論,它更多地取決於製造商、使用模式和操作環境,而不是所使用的基本儲存技術。但這篇文章來自2016年得出結論:
以 300TB 的資料外洩為上限計算,像三星 840 系列這樣的 SSD 理論上可靠壽命可達 21.4 年。相比之下,HD 驅動器在 6 年後有 50% 的可能性出現故障。
但那是在他們的使用驅動器測試設置他們已測試。其他人可能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果。
SSD 和 HDD 的區別實際上最重要的是 SSD 速度更快,但每 GB 儲存的成本更高。
一種常見的模式是不選擇其中之一,而是實際使用兩個都。 SSD 用於儲存快速存取的程式和其他數據,HDD 用於批量儲存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