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搜尋了很多關於SSD規格的評論和描述,但找不到令人信服的資訊。
儲存單元的寫入耐用性TBW似乎是最重要的,但是當大多數像我這樣的普通用戶使用HDD/SSD的大容量來長期存儲數據而不改變時,如何審視它對使用的影響,所以大多數SSD 空間的寫入次數不會超過幾次。
真正的問題是系統驅動器,它還包含交換區域,該區域將寫入數千次以用於交換數據,並為大量系統和應用程式檔案寫入大量次。考慮到這一點,我認為 SSD 品牌和設計之間沒有太大差異。
如果我們想要1 TB SSD,且TBW 的選擇為300/4500/600/750,則表示受影響的儲存單元可能會被重寫300-750 次,兩者都低於1 年工作的預期重寫次數。
但 SSD 的用途遠不止於此,因此我希望 SSD 控制器能夠偵測到故障單元並將位址重新分配給不受影響的儲存體,這是真的嗎?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SSD 的總耐用性將非常長,直到控制器重新分配資料庫變得非常大並停止運行,當然SSD 速度會隨著重新分配資料庫變大而下降,如果這種技術真的存在的話」它不存在於 RAM 中」。
答案1
1. 對您的貼文的評論
儲存單元的寫入耐用性TBW似乎是最重要的,但是當大多數像我這樣的普通用戶使用HDD/SSD的大容量來長期存儲數據而不改變時,如何審視它對使用的影響,所以大多數SSD 空間的寫入次數不會超過幾次。
您的使用情況沒有觸及 SSD 的邊界。如果你想“檢查”,你必須透過連續讀寫來測試SSD,直到它們損壞。
真正的問題是系統驅動器,它還包含交換區域,該區域將寫入數千次以用於交換數據,並為大量系統和應用程式檔案寫入大量次。考慮到這一點,我認為 SSD 品牌和設計之間沒有太大差異。
這是一個錯誤的結論。如果你接受你的結論,那麼問這個問題就變得毫無意義。使用 SSD 作為作業系統和交換資料所在的磁碟機更容易發生故障。
如果我們想要1 TB SSD,且TBW 的選擇為300/4500/600/750,則表示受影響的記憶體單元可能會被重寫300-750 次,兩者都低於1 年工作的預期重寫次數。
您如何得出上面隱含的結論:您每天寫入 1 TB?
但 SSD 的用途遠不止於此,因此我希望 SSD 控制器能夠偵測到故障單元並將位址重新分配給不受影響的儲存體,這是真的嗎?
控制器不想檢測故障單元。他盡一切努力透過內部重新分配單元來均勻分佈磨損。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SSD的總耐用性將非常長,直到控制器重新分配資料庫變得非常大並停止運行,當然SSD速度會隨著重新分配資料庫變大而下降
不需要資料庫。只需一張表即可將 LBA 磁區號指派給快閃記憶體單元及其位置。此外,對於閃存單元或閃存單元組來說,包含寫入計數器的表是必需的。當實現為數組時,兩個表的大小都不會增加。
,如果這種技術確實存在,「它不存在於 RAM 中」。
不要緊。
2. 建議
您的 SSD 選擇取決於您的偏好,但我們不知道您的偏好。
以下是您可以思考的一些問題:
- 我能承受SSD資料的遺失嗎?我只使用SSD作為系統磁碟機。我可以使用安裝媒體和軟體集合(沒有業務連續性問題)來長期恢復我的私人系統,或者透過使用我擁有但必須更新的完整系統備份來快速恢復我的私人系統。
=> 我可以承受SSD資料的遺失。
- 每 TB 寫入價格
以下幾行假設大多數私人電腦用戶很少進行備份 - 就像我一樣。
磨損狀態的可讀性?我比較了威剛、英睿達和西數的SSD的SMART參數。儘管它們具有一些共同的屬性,但每個製造商都使用其他製造商不使用的參數。
您的使用策略:a) 不寫入完整的 TBW 儲存數據,從而創建額外的故障安全性 b) 超出 TBW,希望利用製造商的安全裕度
測試表明,過度使用 SSD 會導致不同類型的故障。有些 SSD 仍然可讀,有些則完全失效。您願意為僅轉換為唯讀的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嗎?
假設您遇到故障,您可以研究資料復原場景已經為哪些快閃記憶體控制器提供了完整的節省時間的救援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