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如果我透過 Wi-Fi 連線並向同一 Wi-Fi 中的另一台裝置發送資料包,連結層中的目標 MAC 位址不是 AP 的?

為什麼如果我透過 Wi-Fi 連線並向同一 Wi-Fi 中的另一台裝置發送資料包,連結層中的目標 MAC 位址不是 AP 的?

在裡面IEEE 802.11協定中,連結訊框中第二個位址是發送方MAC位址,第一個位址是接收方MAC位址,即美聯社如果發送者是站,則為位址;如果發送者是 AP,則為目標站。

所以就我而言,因為我正在嗅探資料包Wireshark從我的角度來看,如果我發送ICMP例如,我應該將我的 MAC 位址視為第二個位址,將 AP MAC 位址視為第一個位址。

但:

在此輸入影像描述

來源位址是我的機器。目標位址是我的手機,這是我向其發送 ICMP 封包的裝置。響應資料包中的情況則相反。

鏈路層也顯示為“乙太網路”,但我是透過 Wi-Fi 連接的,所以它應該顯示 IEEE 802.11,但我已經看到這裡Wi-Fi 介面通常將自己呈現為乙太網路接口,因此它們提供乙太網路轉換的資料包,以便作業系統輕鬆管理它們,或類似的東西...

答案1

你正在看到一個效法的由作業系統(或 Wi-Fi 適配器的韌體;我不太確定是哪一個)提供的乙太網路標頭。

真正的 802.11 標頭是故意向您隱藏的,並且連結類型總是說「乙太網路」——這不是作業系統試圖讓管理變得更簡單;這是因為規範是這麼說的。根據 802.11 規範,Wi-Fi 介面應該向上層提供一個相容 802.3 的連結層,以允許其直接橋接到實際的乙太網,即使它們在底層使用了更複雜的東西。 (我認為這與使用其他「XYZ 乙太網路」技術(如 HomePlug 或 ADSL)的「媒體轉換器」沒有太大區別。)

若要查看正在傳送/接收的真實 802.11 標頭,您必須為 Wireshark 啟用「監視模式」。裡面會有MAC 位址 – 傳送者、接收者和 AP。

(假定該站是發送方或接收方。但是,存在無線橋接的「4 位址」模式,即無線資料傳輸系統,其中有源、目的地、AP、站 MAC 位址都在同一幀中。

在IEEE 802.11協定中,連結幀中,第二個位址是發送方MAC位址,第一個位址是接收方MAC位址,如果發送方是站點,則為AP位址;如果發送方是站點,則為目的站點美聯社。

不,不完全是這樣。

Wi-Fi 接入點是橋樑,與有線交換器一樣,它們在鏈路層是不可見的。如果發送者是一個站,則目的地是不是AP – 它是實際目標主機的 MAC 位址,否則網橋如何知道要將封包傳送到哪裡?它不查看 IP 標頭;而是查看 IP 標頭。這就是路由器的作用。

(當然,除非目標是與 AP 相同的設備的路由器,在這種情況下,目標 MAC 位址通常與 AP 的 MAC 位址非常相似BSSID,有時甚至相同,或只有一位不同。這可能是透過家庭網關存取網路時的常見情況 - 但不要從中做出假設。

真正的 802.11 報頭確實也攜帶 AP 的 MAC 位址,但以第三欄位與原始寄件者和收件者分開。如果啟用「監視模式」來擷取 802.11 幀,您將看到來自網站的幀有兩個目標 MAC 位址。

(不過不要對 Wireshark 的解析器感到困惑,它以兩個不同的名稱顯示相同的字段兩次 - 其中一些實際上對應於相同的位元組。)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