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慮到rsync
用於增量操作系統備份會為所有非差異文件創建硬鏈接場,如果我使用它定期將大型且變化緩慢的系統備份到專用卷,我擔心我會用完硬鏈接年齡的索引節點在我用完磁碟空間之前。
修改 mke2fs 參數並增加此類磁碟的 inode 數量(密度)是否會更好,或者預設值足以使用良好的多媒體庫備份典型的「桌面 Linux」...或者可能是與 ext3 不同的 FS會更好?
答案1
根據定義,硬連結是指向 inode 的連結。到一個索引節點的多個硬連結因此不需要額外的索引節點......
唯一會增加 inode 使用量的是目錄樹本身的每個“代”將要被複製,因此對於每一代中的每個目錄,無論檔案是否更改,都需要額外的 inode。也就是說,根據我的經驗,預設的 inode 分配對於增量rsync
備份系統來說已經足夠了(我用來dirvish
自動化備份)。當然,當您談論多媒體時,平均檔案大小將大於預設 inode 分配所考慮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