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房間裡的大象,為什麼 $\cong$ 和 $\equiv$ 的寫法顛倒了?

面對房間裡的大象,為什麼 $\cong$ 和 $\equiv$ 的寫法顛倒了?

我使用 Latex 已經有 10 年了,我一直想知道,$\equiv$如果出現的符號通常被稱為同餘符號,為什麼要寫我們使用“equiv”,而當出現的符號通常被稱為同餘符號$\cong$時,為什麼要寫我們使用「cong」呢?

我確信有一個很好的理由,但我一直想知道這個理由是什麼。有人知道嗎?

在此輸入影像描述

\documentclass{article}

\begin{document}

$ A \cong  b \equiv C$

\end{document}

答案1

我沒有看到大象,我向你保證我看得很仔細。

答案2

兩者似乎都有可能。從維基百科上的同餘幾何學(所有重點都在我的下面):

常用的符號一致是一個等於符號,其上方有波浪號 ≅,對應於 Unicode 字元「大約等於」(U+2245)。在英國,有時會使用三桿等 ≡ (U+2261)。

關於 ==:

身分
三槓符號 ≡ (U+2261, LaTeX \equiv) 通常用於指示身分、定義(也可用 U+225D ≝ EQUAL TO BY DEFINITION 或 U+2254 ≔ COLON EQUALS 表示)或一致模運算中的關係。

更遠:

三重槓或三槓 ≡ 是一個具有多種與上下文相關的含義的符號,表示等價兩種不同的事物。它的主要用途是數學和邏輯。

≡ 用於邏輯的高階元邏輯概念等價,根據該公式,當所有模型賦予它們相同的值時,兩個公式在邏輯上是等效的
...
在數論中,它從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 (他在1801 年首次使用這個意義)開始被用來表示模數一致: a == b ( mod N ) 如果 N 除以 a − b

無論如何,如果您不喜歡 LaTeX 中的名稱,那麼您可以更改它們,如評論中所述。無論如何,這與該網站的主題無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