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案1
交換器主要有兩種可用的轉送策略:
- 將訊框完全接收到緩衝區中,評估目標位址,將訊框從緩衝區傳送到目標
- 將訊框的標頭接收到緩衝區中,評估目標位址並做出轉送決策,當資料進入時開始將訊框傳送到目標
第一個通常稱為儲存轉發,第二個稱為直通。正如您已經注意到的,在這些場景中,「延遲」可能有很多定義,但這兩個定義是主要使用的,甚至找到了它們的方式RFC 1242(第 3.8 節):
- 先進先出延遲,或特定幀的第一個位元組的接收和發送之間的時間
- 後進先出延遲,或接收最後一個幀位元組和發送第一個幀位元組之間的時間
RFC 2544 第 26.2 節中也隱式定義了端對端延遲的後出最後接收測量方法,但這不太可能出現在供應商的資料表中。
Juniper 的 2012 年白皮書標題為“延遲:並非所有數字的測量結果都相同”(僅可從第三方獲得,因為此後已從瞻博網路網站上刪除)和許多其他來源表明直通延遲實際上是先進先出延遲。
讓我們做一些數字。為了使交換器能夠做出轉送決定,它必須至少接收乙太網路封包的目標 MAC 位址。給定乙太網路標頭,這意味著至少要取得幀的前 14 個位元組(112 位元):
以每秒 10^9 位元的速率計算,這相當於 112 ns,在 300 ns 延遲的情況下,還剩下 188 ns 用於轉發決策。
因此,對於 FM4224 的千兆位元接口,假設採用先進先出延遲測量,該數字看起來很正常。但顯然,英特爾可以為其數字選擇一個非常自己的定義 - 您需要詢問一位足夠精明的代表以獲得明確的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