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
為了區分Times Roman
- Microsoft Office 將字體稱為“Times”,但幾乎其他人都將其稱為“Times Roman” - 和Times New Roman
,了解一下會有所幫助在哪裡觀察以發現有意義的差異。
以下螢幕截圖顯示了橘色的 Times Roman(簡稱「TR」)和青色的 Times New Roman(簡稱「TNR」)的疊加。前四行以直立、斜體、粗體和粗斜體模式顯示小寫字母和字元%
。@
最後四行重複此練習,但針對的是大寫字母。
大概是唯一最好、最簡單的敘述方式無論字體是TR(或TR克隆)還是TNR(或TNR克隆),都要檢查
%
(“百分比”)字符:在所有情況下,左上角的“o”(實際上是一個小寫的“0”)在TR 情況下連接到對角線斜線- 但在TNR 情況下不連接。幾乎同樣容易發現(“at”)符號的 TR 和 TNR 版本之間的差異
@
:TR 版本更緊湊,並且不會突出到基線以下。相比之下,TNR 版本更大且明顯低於基線。這種差異適用於直立和斜體字體形狀以及常規和粗體字體粗細。
如果正在審查的文件既不包含%
也不包含@
符號怎麼辦?好吧,那麼你必須查看字母來尋找(大多是非常微妙的)線索。
在直立的非粗體情況下(上面顯示的螢幕截圖中的第一行),對於不是絕對字體狂的人來說,兩組小寫字母字元看起來幾乎相同。 (我不是…)帶有上升部分的字母頂端的形狀有細微的差別;但是,我相信您要么是字體狂,要么看到疊加的字母以注意到這些細微的差異。
在裡面斜體非粗體情況下,最容易注意到的區別(除了
%
和@
字元...)是在字母中z
:TR 版本的斜體 z 字元有一個“斜體”,而 TNR 版本則沒有。斜體字母f
在不同版本中看起來也略有不同,但差異並不像斜體z
字元那麼明顯。在直立粗體的情況下,很明顯 TNR 字母的間距要大得多。如果你仔細觀察,你也會發現TNR字母的下劃線比TR字母的下劃線要粗得多。另一個區別在於字母
b
、d
、h
、k
和的頂端l
:在 TR 版本中,這五個字母的頂部向左傾斜,而在 TNR 版本中它們是完全水平的。在粗斜體的情況下,有些奇怪的是,TR 和 TNR 版本中的字母幾乎完全相同。 TR 和 TNR 版本的粗體斜體字母
z
甚至共享相同的「花體」!唯一直接的差異再次在於字元%
和的形狀@
。轉向大寫字母字符,非粗體直立(“羅馬”或“常規”)字母在字體版本中非常相似。唯一真正的區別在於字母
F
:TNR 版本的寬度比其 TR 版本略小。而且,如果有幸將兩組字母重疊,人們也可能會發現 TNR 版本的Z
比其 TR 版本的寬度稍小。對於大寫斜體字母,主要區別在於字母
A
、V
和W
:TNR 變體比其 TR 變體更明顯地向右傾斜。對於大寫直立粗體字母,TNR 變體再次具有更粗的下劃線,並且它們之間的距離也更寬。
最後,對於大寫粗體斜體字母,兩個版本的「Times」的筆畫寬度非常相似。與小寫非粗體斜體字母的情況一樣,主要區別在於字元
A
、V
和W
;它們在 TNR 版本中更加傾斜。一個容易察覺的差異會影響到字母J
:它有一個明顯的下降部分——「下降部分」是印刷術語,指字母中低於基線的部分——對於 TR 版本,但對於 TNR 版本則不然。
這一切的結果是什麼?我有信心除非您正在為字體設計師閱讀的出版品撰寫文章,你的讀者中沒有一個你會注意到——更不用說關心——你使用的是 Times(又名 Times Roman)還是 Times New Roman。真的嗎!
附錄:
OP 的查詢是:
[MS] Word 有兩種字體,一種稱為“Times”,另一種稱為“Times New Roman”。我看到的關於 Overleaf/LaTeX 的所有內容都提到了 setfont 或
\usepackage{times}
但後來他們提到這是為了英語字體格式一種。
背頁聲稱該times
包加載 TNR 是錯誤的。也就是說,編譯以下 MWE(最小工作範例):
\documentclass{article}
\usepackage{times}
\begin{document}
\% @ , z\textit{z} , \textbf{I\textit{J}}
\end{document}
它的輸出是
從前面的討論應該可以明顯看出,包包提供的字體times
是TR(實際上,它是一個複製TR),而不是 TNR。
最後,這是產生上面所示螢幕截圖的程式碼;它需要在 LuaLaTeX 或 XeLaTeX 下編譯。 (旁白:我使用 MacOSX,它預設提供 Times Roman 和 Times New Roman。我不知道哪些其他作業系統也可能提供這兩種變體。)
\documentclass{article}
\usepackage{xcolor} % for '\textcolor' macro
\usepackage{fontspec} % for '\setmainfont' and '\newfontfamily' commands
\setmainfont{Times Roman}[ItalicFont=Times Italic,
BoldItalicFont=Times BoldItalic,
Ligatures=NoCommon]
\newfontfamily{\tnr}{Times New Roman}[Ligatures=NoCommon]
\newlength{\mylen}
\newcommand{\abc}{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settowidth{\mylen}{\abc} % measure width of alphabet string
\newcommand\compare{\settowidth\mylen{\abc}%
\abc\kern-\mylen\textcolor{cyan}{\tnr\abc}}
\begin{document}
\obeylines% just for this example
\compare
\textit{\compare}
\textbf{\compare}
\textbf{\textit{\compare}}
\smallskip
\renewcommand{\abc}{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compare
\textit{\compare}
\textbf{\compare}
\textbf{\textit{\compare}}
\end{document}
答案2
我只是想從打字狂的角度對 Mico 的精彩回答做一些補充。
請記住,我們所說的「字體」總是很複雜的。在鐵水印刷時代,每種尺寸都需要單獨製作,並且沒有相同的輕鬆或壓力來實現「完全」覆蓋。
Times New Roman 最初由 Monotype for the Times 於 1931 年製作。它最初會包括針對不同尺寸的不同“切割”(但 IIRC 不包括任何真正大的版本)。我很確定它最初不包括粗體斜體(這是印刷師的舞會上很晚才出現的:可能直到 1950 年代才出現)。多年來,除了各種不同尺寸的版本之外,Monotype 還產生了其他變體:一個用於書籍工作的“寬”版本,一個窄版本,以及正如我所說的粗體斜體。他們還製作了一種數學字體。同時,Linotype,一家競爭對手的機械公司,其係統在技術上有所不同(並且具有 Monotype 沒有的限制),也在 20 世紀 50 年代生產了一個版本。如果你看一本以 1970 年左右之前的 Times New Roman 為背景的書,它將會是其中一個版本。
然後出現了採用標準字形並自動縮放它們的各種方法:首先照相,然後電腦排版。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不同的公司會轉換他們的字體(通常會先轉換為照相字體)。大多數數位化都是基於 12pt 大小,大概是因為它是文字大小和標題大小之間的「良好折衷」。在此過程中,相當多的字體被嚴重損壞。不同的公司(合法地)生產了“相同”字體的不同剪輯。對於加拉蒙德來說,情況更糟,那裡有兩個截然不同的家譜,有著完全不同的起源!另外,請記住,必須添加一些字形:例如,我不知道@是否在熱金屬下普遍可用。
所有這一切確實意味著存在不「一個真正的時代新羅馬」。 12pt Monotype TNR(這可能是大多數現代克隆的起源)是合法的。但 10pt Monotype TNR 也是如此(以 Times Ten 形式提供,是比我們使用的字體更好的字體)。 Linotype TNR 也是如此。甚至一些可怕的 20 世紀 70 年代照排機「剪輯」…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時代。你可以相當肯定,任何看到它的人都會認為所有這些《泰晤士報》的克隆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他們對《泰晤士報》要求很高,他們可能無論如何都不太關心字體。